前不久,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某农贸市场调查时发现,一些鸡蛋商贩贩卖的鸡蛋中,掺杂着少量的带有大小不一的褐色斑驳的鸡蛋。记者捡选了几枚,煮熟剥壳后发现与正常鸡蛋并无两样,鸡蛋上的褐色斑驳是怎样形成的?是否能够正常食用呢?对此,鸡笼加工生产厂对业内相关人士进行了采访。
有着多年养殖蛋鸡经验的禽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告诉我们:“鸡蛋壳‘长’斑是因为蛋鸡感染了沙门氏菌。”什么是沙门氏菌?张俊磊解释说,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,有的专对人类致病,有的只对动物致病,也有的对人和动物都致病。鸡蛋容易感染的细菌,除了沙门氏菌外,还有大肠杆菌等。那么,蛋鸡是怎么感染沙门氏菌的?张俊磊表示,蛋鸡感染沙门氏菌是鸡出壳后的消毒工作不行完全。“2011年种鸡场沙门氏菌感染几乎灭绝了,但2014年蛋价上涨,一些养殖户不及时筛选老鸡,导致种鸡的质量下降,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有所增加。但就目前来讲,养殖场(户)越来越注重鸡场的消毒情况,沙门氏菌的感染率很低,而鸡蛋上斑驳也有可能是鸡输卵管的炎症分泌物沾在蛋壳上所致。
斑驳蛋是否能够正常食用呢?“消费者假如发现买到了斑驳蛋一定要尽快食用,烹饪前要将鸡蛋清洗干净,食用鸡蛋前一定要充分煮熟,不建议生食鸡蛋。”
据了解,我国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第一部蛋类国家规范,并不断进行修订。目前的《GB2749-20115食品安全国家规范蛋与蛋制品》是2016年11月13日开端施行的。该规范曾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蛋类规范,其对鲜蛋感官要求的描绘中提及“蛋壳清洁完整,无裂痕,无霉斑,蛋内灯光透视时无黑点及异物”,并对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等微生物定量拟定了严格规范,所有商场、超市都必须遵从这个规范。